今天这事儿挺膈应的,但想了想还是写出来给大伙儿提个醒。你们都知道我这人爱折腾点技术活儿,平时喜欢拿网上那些案例练练手,这不就撞上个活生生的教训。
事情是怎么开头的
前阵子翻论坛,瞅见个匿名帖子炸锅了,标题贼醒目——《被傻小子绿了最新发生了什么?》。楼主说得颠三倒四的,大概意思就是怀疑自家对象劈腿,对象平时看着傻乎乎的,楼主觉得人家笨,好掌控,结果突然发现不对劲,对象手机设了密码,回信息还老躲厕所里,楼主直觉不对,但死活抓不到证据,急得发帖求助。
我的老毛病又犯了
我这人手欠,一看这种“技术需求”就上头。想着既然楼主找不到证据,我就模拟一下这场景,试试普通人在这种被动局面下能用啥技术手段反制,当然前提是纯技术推演,不涉及他人隐私!我自己当小白鼠总行?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我先是模拟“傻小子”的角色:
- 把常用的手机锁屏密码改复杂了,还在所有聊天软件都开了新注册的、资料空空的小号;
- 以前用真名的地方全换成外号,社交媒体发的日常照片也锁了权限,只对特定分组可见;
- 买了个便宜二手机专门用来搞“地下工作”,这手机日常就藏车里,从不带回家。
开始实战“侦查”
我切换到“怀疑对象”的角色,也就是那个被蒙在鼓里的。目标很明确:在不动“傻小子”本人东西的前提下,挖出他“有情况”的证据。
第一步,从公开信息扒。用他手机号、常用ID去搜社交平台、购物记录、游戏好友列表、甚至外卖地址(得知道他名字和电话才能关联)。结果啥也不是——这傻小子藏得够深,常用的号干净得像刚出厂,啥关联记录都没有,明显刻意清过。
第二步,从家里设备入手。我琢磨着人在家总得用Wi-Fi?路由器后台日志能看连接设备列表、访问记录啥的。我登家里路由器一看,确实发现那个便宜的二手手机型号天天在固定时间段连着网。再翻访问记录,好家伙,半夜经常访问那种交友APP的域名,还连着图床站点。虽然加密了看不到具体内容,但这时间点和访问对象太可疑了。
第三步,网络痕迹追踪。家里网络没收获,我试着查蜂窝数据。正好手机套餐是我名下的,我查了那傻小子主号的数据流量使用详情。有个细节让我疑心更重——这货主号流量在特定约会时间点附近会突然大跳水,基本不走流量。结合前面查到的二手手机在连Wi-Fi下高强度访问特定网址,我猜他是在用Wi-Fi下的“小号”搞动作,主号故意装“离线”。
差点翻车的“意外收获”
到这儿证据链已经指向异常行为了,但还不够“实锤”。我想着再模拟个狠招——搞了个便宜的伪基站设备(纯技术测试用,不发射信号,只分析),想看看附近有没可疑的通信集中点。结果没等分析出个所以然,家里那傻小子(对,还是我自己演的)开车出门,把他那个藏着的小手机落沙发缝里了!
这下省事了,不用破密码,直接看他那备用机。开机一解锁(之前他设置密码后写纸条粘冰箱顶,美其名曰“怕忘记”,被我看见了),微信小号里聊天记录塞得满满当当,尺度惊人,照片、酒店定位、外卖地址一清二楚。更绝的是,这小号还专门开了某个能自动清理消息记录、不留本地痕迹的软件,难怪之前翻他主机啥都找不到。
脊背发凉!
这回折腾下来,后背直冒冷汗:
- “傻”是伪装的。 人家心思细着,信息割裂、物理隔离、双设备、权限锁、专业工具清痕,一套流程玩得贼溜。
- 公开信息扒不动是基本操作。 稍微有点防备的人都能做到日常清记录,清关联,网上干干净净。
- 家里反而是突破口。 路由器日志、套餐流量异常、物理设备(不小心遗忘)成了致命伤。
- 工具门槛越来越低。 那些专门设计来反取证、秒清痕的APP,普通人淘宝几十块钱就能用上。
最tm讽刺的是, 我以为自己只是在演习技术,结果挖出来模拟对象的“罪证”,靠的不是技术,是人心的疏忽(比如密码写下来,比如忘带设备)。这哪是傻小子?这是心思缜密的伪装高手。
结尾就一句话:信任崩了的时候,再糙的技术都防不住人的疑心,再精密的伪装也挡不住意外的疏漏。至于那些聊天记录、照片和酒店定位?全tm被我删了,辣眼睛!拉黑了!